
“企业安全培训内容陈旧空泛,缺乏实操演练和针对性。”近期点搭网配资,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车间里,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指着培训记录,向企业安全员指出问题,并叮嘱说:“员工一定要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企业也需要依据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n这是沙坪坝区司法局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局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指导组对企业开展全方位法治体检中的一幕。全区2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将分批开展“法治健康大体检”。
\n“这次体检不是来找问题,而是帮企业‘防未病’。”据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法治体检严格依据《沙坪坝区涉企行政体检“白名单”制度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白名单)开展,聚焦企业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用工、产品质量等53类高频事项进行一次性联合指导,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n现场,区生态环境局仔细调阅了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测数据,并核查排污口设置规范性;区卫生健康委重点查看了职业卫生档案和防护用品配备情况;区市场监管局针对汽车产品一致性、广告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环节进行了细致问询;区应急管理局现场模拟测试消防应急通道畅通情况……此次体检的企业均为信用良好、规范经营的优质企业点搭网配资,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系统、智能驾驶等多个关键环节,从排污许可、职业病防护到消防设施等环节,开展细致入微的“把脉问诊”。
\n“这次体检不仅帮我们排查出几个管理盲区,还编制了指导手册,有了这个企业就能提前预知经营风险。”一位参与体检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法治体检更像是一次‘精准辅导’,既专业又贴心,帮助我们排查风险、规范管理,让我们对纳入‘白名单’后的发展更有信心。”
\n据了解,沙坪坝区自2025年7月推出白名单制度以来,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逐步构建起“初步筛选——会商联审——法治体检——社会公开——动态管理”的全链条机制。纳入“白名单”的企业,除收到投诉举报等情况外,原则上不主动开展现场体检,真正实现“无事不扰”。
\n“我们不是要‘卡’企业,而是要‘帮’企业。”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对于本次体检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将给予合理整改期,并组织复查。通过体检的企业将签署承诺书,正式纳入“白名单”,享受为期两年的柔性监管周期;未通过的企业仍可整改后再次申请,充分体现包容审慎原则。
\n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已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白名单”储备库。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涉企执法从“事中事后监管”向“事前指导+精准服务”转变,逐步扩大“白名单”覆盖行业范围,让更多新兴产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建立起“体检——入库——赋能——监督”的闭环体系,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庆建设超大城市行政执法一体化改革提供沙坪坝样本。
\n重庆法治报记者 舒楚寒
\n原标题:精准把脉帮企业“防未病”点搭网配资
英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